绵阳二诊
2017绵阳二诊于今日全部结束猛龙名宿分享比赛经验,提振年轻球员信心,求学绵阳将第一手资讯发布,以供考生和家长们参考。
关注【求学绵阳】后回复关键词“绵阳二诊”,获取所有学科试卷及答案!
绵阳市高中2014级第二次诊断性考试
语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猛龙名宿分享比赛经验,提振年轻球员信心的B体育班级、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猛龙名宿分享比赛经验,提振年轻球员信心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答主观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每小题3分)
“儒”本来是亡国遗民宗教,所以富有亡国遗民柔顺以取容的人生观,所以“儒”的古义为柔懦。到了孔子,他对自己有绝大信心,对他领导的文化教育运动也有绝大信心,他又认清了那六百年殷周民族同化的历史实在是东部古文化同化了西周新民族的历史—一西周民族的新建设也都建立在“周因于殷礼”的基础之上——所以他自己没有那种亡国遗民的柔逊取容的心理。“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是这个新运动的新精神,这不再是那个“一命而偻,再命而伛,三命而俯”的柔道所能包涵的了。
孔子说:“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_猛龙名宿分享比赛经验,提振年轻球员信心我颇疑心孔子受了那几百年来封建社会中的武士风气的影响,所以他把柔顺的儒和杀身成仁的武士合并在一块,造成了一种新的“儒行”。孔子曾说:“刚毅木讷,近仁。”可见,孔子提倡的儒道是刚毅勇敢,担负得起天下重任的人格。这是一个新的理想境界,绝不是那治丧相礼以为衣食之端的柔懦的儒的境界了。
《论语》记载了一次对话——于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论语》又记着一条有趣的故事——“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欤?’”这便是当时人们对于孔子的观察。“知其不可而为之”,是孔子的新精神,是古来柔道的儒所不曾梦见的新境界。
但柔道的人生观,在孔门也不是完全没有地位的。那种谦卑的态度,虚心的气象,柔逊的处世方法,是几百年来的儒者遗风,孔子从来不曾抹煞这一套,他只是不承认这一套是最后的境界,也不觉得这是唯一的境界罢了。
《中庸》中有子路问“强”一节,这里说的话,无论是不是孔子的话,至少可以表示孔门学者认清了当时有两种不同的人生观,又可以表示他们并不菲薄那“宽柔以教,不报无道”的柔道,他们看准了这种柔道也正是一种“强”道。一个人自信甚强,自然可以不计较外来的侮辱;或者他有很强的宗教信心,深信“鬼神害盈而福谦”,他也可以不计较偶然的横暴。“谦卑柔逊之中含有一种坚忍的信心,所以可说是一种君子之强。但柔道也有流弊,过度的柔逊恭顺,就成了懦弱者的百依百顺,没有独立的是非好恶之心了。这种人就成了孔子最痛恨的“乡原”:只能柔而不能刚;只能“同乎流俗,合乎污世”“阉然媚于世”,而不能有踽踽凉凉的特立独行。
孔子从柔道的儒风里出来,要人“柔而能刚”,“恭而有礼”,要“君子和而不同”,也就是《中庸》说的“君子和而不流,中立而不倚”。这才是孔子要提倡的那种弘毅的新儒行。
(选自胡适<说儒》,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灭殷之后,殷儒就成了亡国遗民,他们柔顺是为了取容于新的朝代。
B.殷儒在周的主要职责是“治丧相礼”,他们的目的很明确-一讨生活。
C.孔子没有亡国遗民的柔逊取容的心理,这是因为他洞察了历史的规律。
D.西周民族的新建设是在东部殷商文化特别是“殷礼”的基础上进行的。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孔子认为刚毅的人格是担当重任、坚持不懈地追求更高境界的重要条件。
B.孔子长期深受武士风气的影响,这使他的新儒主张也具有了武士的色彩。
C.孔子说自己没有做到君子“三道”,而子贡却认为这些品质正是老师的写照。
D.无论是门徒还是时人,孔予留给人们的印象都是有着不同于常人的刚毅勇敢。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的自信可能也影响了孔门学者的思想:一个人自信心强,遇事往往能刚毅坚忍。
B.老子有“柔弱胜刚强”的思想,这与孔门“柔道是一种‘强’道”的看法有一致性。
C.孔子具有变革精神,他“振衰起儒”,使柔顺取容的殷儒发展成为弘毅进取的新儒。
D.孔子提倡的新儒人格的内涵,既包括柔懦、谦卑、虚心,也包括刚毅、勇敢、进取。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4-6题。(12分)
成道于贵州的王阳明
王阳明(1472-1529年),名守仁,浙江余姚人,明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遗憾的是,当今人们只知王阳明生于浙江,却没有充分重视他“成道于贵州”的经历。其实,阳明心学的起点是“龙场悟道”,它奠定了王学的基石,并构建起“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的基本理论框架。
明朝正德三年(1508年),兵部主事王阳明因得罪宦官刘瑾,触怒了明朝皇帝,被廷杖四十大板之后.发落到龙场,一住便是三个年头。王阳明惨遭此祸,自是孤独、寂寞、苦闷、悲戚。他由聚落千万家的京城,陡然降落到偏僻、荒凉的龙场,举目无亲,表食无着,不由得产生一种巨大的失落感,仿佛由天堂坠入地狱。他自知无处伸冤,万念俱灰,惟有生死一念未曾了却,于是对石墩自誓:“吾惟俟命而已!”他心乱如麻,恍恍惚惚,悲愤忧思无法排解,常常终夜不能入眠,起而仰天长啸,悲歌以抒情怀。诗不能解闷,复调越曲,曲不能解闷,乃杂以诙笑。
在此绝望之中,是淳朴善良的龙场人民给予他无私的援助,使他看见了希望的曙光,有了生活的勇气,重新站立起来,与命运抗争。他用生命的体验来面对人生,面对残酷的现实,走上一条艰苦、独特的道路。这是他人生中的一大转折,也是他学术思想的新开端。
龙场在万山之中,“书卷不可捣”,于是王阳明默记《五经》要旨,但凭自己的理解去领悟孔孟之道,省度程朱理学。这一改变,使王阳明摆脱了世间凡俗,跳出了“以经解经”“为经作注”的窠臼,独立思考,寻求人性解放。他在龙场附近的一个小山洞里“玩易”,在沉思中“穷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心境由烦躁转为安然,由悲哀转为喜悦,一种生机勃勃的情绪油然而生。
谪居龙场三年,使他最受感动的就是那些朴实无华的“夷民”,他们与王阳明无亲无故,却能拔刀相助,为他修房建屋,帮助他渡过了难关。这与京城中“各抢地势,勾心斗角”的情况相比,有如天渊之别。他体味到人间“真情”,深感“良知”的可贵,从中得到新的启示和灵感。
“千古龙冈漫有名”,这是王阳明谪贬龙场期间所写的诗句,用以怀念和赞颂三国时的诸葛亮。如今,这一诗句却成了后人对他的赞誉与缅怀。这龙冈,因王阳明而名扬四海:这龙冈,被人们誉为“王学圣地”。天下的王学,无论是浙中、江右、泰州、南中、楚中、北方、粤闽诸学派,抑或是日本的阳明学、朝鲜的实学以及东南亚、欧美的王学,寻根溯源,都以贵州为渊薮,以龙冈为始发地。王阳明一生中办过三个书院,最早的便是龙冈书院,在这里传习了第一批王学弟子,在他的<镇远旅邸书札》中提到陈宗鲁、汤伯元等16人。王阳明的教育思想,,实际上也是在龙冈形成的,开山之作就是《龙场生问答》与《教条示龙场谱生》。王阳明思想的传播,主要是通过书院。贵州的龙冈书院、江西的濂溪书院和浙江的稽山书院,构成了王学传播的主要路线。
王阳明的文章被收入《古文观止》作范文的有三篇,其中有两篇是在贵州所作。篇是千古不磨的《瘗旅文>,激情所致,一气呵成,抒发忧郁愤懑之情怀,如哭如诉,句句是泪,字字是血,读后莫不黯然垂泪。另一篇是《象祠记》,阐述了“天下无不可化之人”的哲理,萌发出“致良知”的思想。
相关链接:
①王阳明11岁时就立下圣人之志,先泛滥于辞章,继出入于释教道教,再遍读朱熹之书,经过26年的艰难探索,终无所得。直到37岁时在龙场的绝境中,王阳明放下得失荣辱,向死而生,终悟圣人之道。《王阳明年谱》:“始知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子事物者误也。”
②朱熹认为;‘格物”就是向外物求天理,即通过一物一物去格,得知万事万物之理,最后豁然贯通,成为圣人。而王阳明认为,天理不在外物,而在人心:“格物”即正心,“致知”是良知。王阳明从此与程朱分道扬镳,初步建立起阳明心学的思想体系。《传习录》记载了王阳明对龙场悟道的体会:“及在夷中三年,颇见得此意思,乃知天下之物本无可格者。其格物之功,只在身心上做。”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对于立德、立功、立言的王阳明,当今人们对他的了解并不充分,尤其是忽略了他“成道于贵州”的人生经历和思想经历。
B.流放到环境恶劣的龙场之初,举目无亲,衣食无着,艰难困苦超乎寻常,王阳明产生了种种消极情绪,对人生非常绝望。
C.贵州龙场偏僻闭塞,贬官流放的王阳明躲在龙场附近一个安静的小山洞里沉思、品玩《易经》,心情好转,生命又恢复了生机。
D.与王阳明无亲无故的“夷民”为他修房建屋,帮助他渡过难关,这些底层人民以“真情”让王阳明感知到了“良知”的可贵。
E.“千古龙冈漫有名”,王阳明以诗明志,把自己比作隐居卧龙岗的诸葛亮,表达了渴望建功立业的人生理想和追求。
5.王阳明在龙场悟出的“道”包含了哪些内容?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4分)
6.王阳明成道于贵州的人生经历给猛龙名宿分享比赛经验,提振年轻球员信心你哪些启示?请结合文本简要回答。(4分)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7-9题。(14分)
善心
安石榴
①小区院里有几只流浪猫。到底几只是不确定的。因为,五分钟之前,在草坪里见到一只灰黑相间的狸猫,五分钟之后,在楼头便利店的外置货架上又看到一模一样的一只蜷在那儿假寐,你不知道是刚才的那只漂移过来了,还是它的同胞兄弟。这都是可能的。但是,涛子一家三口搬走之后,邻居们很快就搞清楚了,一共五只。尽管它们的关系有点暧昧,也挺复杂,院里人现在也没有真正看透,不过,数量是明晰的。
②涛子一家搬走时正值初冬,不会是他——第三次中风的半残人,估计是他老婆或者儿子,把一扇窗户打开,在纱窗上剪出一个小方口——方口的最上一边没有剪,就像一个小方门帘。五只流浪猫竟然明白那是专门给它们预留的绿色通道,当天就迁进新居了。
③猫们进进出出。有时候,只有一个小脸儿躲在纱窗后面,端庄威仪,就是一只小脸老虎嘛!有时候,“呼咙呼咙”从窗台上滚下来两只,打得难解难分。另外一只猫蹲坐在窗下自行车旁淡然地看了一眼身边激战正酣的一对儿,又冷静地转移了视线。屋里毫不相干的那只却突然冲了出来,直接坠到窗下加入了战斗。而窗对面墙根儿一辆落着积雪的电动三轮车下面,一只猫爬了出来,拖着长尾巴慢腾腾横过便道,一副吃饱喝足的慵懒样子,却瞬间起动,一溜烟儿完成跑、跳、抓爬、钻的动作,回屋里去了。邻居就是通过这样的观察,知道这是个五口之家的。
④涛子一家三口撤走之后已经一年多了吧,无论大雪咆天,还是春雨绵绵,这个房子的主人一直都是五只猫。一涛子被送走之后再没回来过,老婆儿子也不见了踪影。这五只猫,从外观上能看出它们一两处绝然不同的地方,和少许显性的因果关系。其中三只大猫,一只纯白色,至少给它洗个热水澡之后一定是只雪白的美猫。一只灰黑均匀相间的大狸猫。一只大块黄白色杂糅的。两只半大猫。看起来身长和三只大猫没有差别,但显然没有三只大猫强壮,而且似乎面嫩,像是缺点儿见识——没有证据,就是一种感觉罢了。两只中有一只仿佛是大狸猫翻拍过来的,一只却是白黄黑三色,但主体是白色的,黑和黄两色小块而不规则甚至又重叠地穿插其中。让人揣测,也许有一只猫离开了,或者,曾经有个强有力的入侵者,做了点什么,又抽身而去了。
⑤但是,邻居们并未在这些无聊的事情上下工夫。有人主动承袭了涛子老婆没搬走时的作法,在窗台土搁一只小吃碟,里面总有食物。猫们的日子过得挺好的。
⑥腊月二十三过小年,一位平素和涛子相交极深的老邻居去一个叫“颐年园”的地方看望涛子。那一天飘着纷纷扬扬的雪花,不光是小孩,不少大人也出来放鞭炮了,地动山摇了一天,空气里弥漫的快乐都是火药味道的。老邻居从“颐年园”回家,低头看着一地的雪红雪白,竟然一路没有抬头。及至家门口,一抬头猛然看见昔日涛子家的窗台上摆着好几只小吃碟,里面的嚼果比照往日更是丰盛。老邻居目瞪口呆,眼泪差点掉下来了。他站在那儿看了半天,自言自语:好心人真多呀!好心人真多呀!我倒要问你们一句,该管的你们管没有呢?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涛子家人搬走后,邻居们对待流浪猫的态度发生了很大转变,他们不再只是关注流浪猫的数量问题,而是主动承担起照顾流浪猫的责任。
B.“五只流浪猫竟然明白那是专门给它们预留的绿色通道”暗示流浪猫一直接受涛子家人的照顾,这进一步体现了涛子家人的善心。
C.邻居们了解到涛子家人照顾流浪猫的事后,心理产生了微妙的变化,一方面对涛子家人无比钦佩,另一方面又深深地愧疚和自责。
D.涛子一家为何搬家,搬家去了哪里,为何涛子没有再回来,涛子的老婆孩子为何不见踪影,小说并未交代,这使故事充满悬念。
E.小说采用了对比手法来表现善心这一主题,在日常生活中,善心并不抽象,就是在对待流浪猫这样的小事上面也能体现出来。
8.小说第③自然段的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回答。(4分)
9.请结合全文,简要赏析文末线的句子。(5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范述曾,字子玄,吴郡钱唐人也。幼好学,从余杭吕道惠受五经,略通章句。道惠学徒常有百数,独称述曾曰:“此子必为王者师。”齐文惠太子、竟陵文宣王幼时,高帝引遂曾为之师友。起家为宋晋熙王国侍郎。齐初,至南郡王国郎中令,迁尚书主客郎、太子步兵校尉,带开阳令。述曾为人謇谔,在宫多所谏争,太子虽不能全用,然亦弗之罪也。竟陵王深相器重,号为“周舍”。时太子左卫率沈约亦以述曾方汲黯:以父母年老,乞还就养,乃拜中散大夫。
明帝即位,除游击将军,出为永嘉太守。为政清平,不尚威猛,民俗便之。所部横阳县,山谷险峻,为逋逃所聚,前后二千石讨捕莫能息。述曾下车,开示恩信,几诸凶党,襁负而出,编户属籍者二百余家。自是商贾流通,居民安业。在郡励志清白,不受馈遗,明帝闻甚嘉之,下诏褒美焉。征为游击将军。郡送故旧钱二十余万,述曾一无所受。始之郡,不将家属;及还,吏无荷担者。民无老少,皆出拜辞,号哭闻于数十里。
高祖践阼,乃轻舟出诣阙,仍辞还东。高祖诏曰:“中散大夫范述曾昔在齐世忠直奉主往莅永嘉治身廉约宜加礼秩以厉清操。可太中大夫,赐绢二十匹。”述曾生平得奉禄,皆以分施。及老,遂壁立无所资。以天监八年卒,时年七十九。注《<易>文言》,著杂诗赋数十篇。
(选自《梁书·列传五十三》,有删节)
10.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散大夫范述曾/昔在齐/世忠直/库主往莅永嘉/治身廉约/宜加礼秩/以厉清操。
B.中散大夫范述曾昔在齐/世忠直奉主/往莅永嘉/治身廉/约宜加/礼秩以厉/清操。
C.中散大夫范述曾/昔在齐世/忠直奉主/往莅永嘉/治身廉约/宜加礼秩/以厉清操。
D.中散大夫范述曾/昔在齐世/忠直奉主往/莅永嘉/治身廉/约宜加礼秩/以厉清操。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3分)
A.五经,儒家典籍《诗经》《尚书》《礼记》《易经》《论语》的合称。
B.商贾,泛指做买卖的人,行走贩卖货物谓之商,住着出售货物谓之贾。
C.编户,官府把民户的详细信息登记在册,并据此征收赋税和摊派徭役。,
D.践阼,践为履之意,阼指主人阶,意为走上主人阶位,特指皇帝登基。
12.下列对于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范述曾学有所成。曾师从余杭吕道惠学习《五经》,在学生中脱颖而出,受到老师吕道惠的称赞和奖赏。
B.范述曾能力出众。刚就任永嘉太守时,便昭示恩德,申明信义,顺利地解决了横阳县凶徒聚集的难题。
C.范述曾清正廉洁。在永嘉郡任职期间,努力保持操守,不接受馈赠,明帝对他很是赞赏,下诏褒扬他。
D.范述曾乐善好施。一生所得到的俸禄,都分别施赠给人,等到自己年老之时,家徒四壁,没有资产。
13.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述曾为人謇谔,在宫多所谏争,太子虽不能全用,然亦弗之罪也。
(2)始之郡,不将家属;及还;吏无荷担者。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14-15题。
书怀示友十首(其一)
宋·陈与义
俗子令我病,纷然来座隅。贤士费怀思,不受折简呼。城东陈孟公①,久阔今何如。明月照天下,此夕与君俱。不难十里勤,畏借东家驴②。似闻有老眼③,能作荐鹗④书。功名勿念我,此心已扫除。
【注】①陈孟公:东汉名士陈遵,子孟公。②东家驴:杜甫《逼仄行》东家蹇驴许借我,泥滑不敢骑朝天。”③有老眼:杜甫《闻惠子过东溪》“皇天无老眼,空谷滞斯人”。④荐鹗:指推荐贤人。
14.下列关于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诗的前两联说俗子易来、贤士难招,与陈师道诗“俗子推不去,可人费招呼”一句的意思很接近。
B.“久阔今何如”中的‘久阔”与曹操《短歌行》中的“契阔谈宴”的“契阔”,都表示“久别重逢”之意。
C.最后一联的上句将“我不念功名”之意写成“功名勿念我”,颠倒主客,寓意深远。别有一番韵味。
D.这首五言古诗脉络清晰,层次井然,语言质朴,感情真挚,内涵丰富,情感表达委婉而含蓄。
E.用典是本诗的一大艺术特色,此外,本诗还运用了对比(一、二联)、拟人(尾联)等修辞手法。
15.本诗抒发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苏轼在《赤壁赋》感叹人生短暂和个体渺小的句子是,。
(2)杜甫在《登高》中为我们营造了一幅气势磅礴的长江秋日图的句子是,。
(3)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希望后主不要自我轻视的句子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运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自媒体在传播新闻的过程中过分追求点击率而忽略新闻真实性,所传播的信息泥沙俱下,容易误导群众,这是自媒体明显的局限性。
②在南海问题上,一些西方政客竟然罔顾历史,公然向中国挑衅,他们四处游走,煽风点火,颠倒是非,真算得上是穷形尽相了。
③第四届中国科技城博览会期间,中外嘉宾观赏了一场别无二致的"炫彩三江·美丽绵阳”灯光秀,充分感受到绵阳的科技实力和文化底蕴。
④从建立新东方教育集团到新东方在纽约挂牌上市,每到决策的关键时刻,董事长俞敏洪总能从善如流,使得新东方集团的事业蒸蒸日上。
⑤鲍勃·迪伦的民谣歌词总是闪烁着吉光片羽的诗意,其体现出韵诗学价值,完全可达到惠特曼、兰波和波德莱尔等现代诗人韵诗歌深度。
⑨今年春夏连续几个月来,西南地区五风十雨,水灾频仍,不仅影响了农业生产和收成,而且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A.①③⑤B.③④⑥C.②④⑤D.①②④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川普没有任何从政经验和经得起推敲的施政纲领,却凭着各种争议敏感事件的抨击而获得许多民众支持,最终当选美国总统。
B.虽然虚拟现实技术还不够成熟,但是,不久的将来,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对于游戏、社交亦或是其他领域,一定会是一种新的平台。
C针对不同贫困区域和不同贫困农户的具体情况,地方政府对扶贫对象进行精确识别、精确帮扶,弥补了以前粗放扶贫的不足。
D.在主流娱乐电影的话语背景下,同样作为文化工业产品,内地著名导演张艺谋与香港喜尉导演周星驰基本在同一个水平线上。
19.填入下列一段文字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专家认为,雾霾除了会加重呼吸道疾病之外,还①诱发肺癌,②现在还没有量化的证据表明暴露于户外空气污染中会导致肺癌,③排除这种可能的证据依然不足。专家提醒,雾霾严重时,④不能运动健身,⑤要减少出行。口罩虽有一定的防护作用,但对呼吸功能和气体交换有影响,不宜长时间戴。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人们把一个说法看成“套话”,①,但人们对许多套语不但没有反感,而且还有着强烈的好感。很多时候,人们称这些套话为箴言、格言、警句、名言、语录,甚至把它们当成至理名言。这样的套话看上去很有说服,②,只能让人思想陷入懒惰。假若人的思想懒惰,没有独立思考的行为,时间一长,③。
①
②
③
21.下面是海滨中学高三年级6班和13班的班徽,你会为哪一个班徽点赞?请从构图要素和寓意两个方面,陈述理由。(6分)
四、(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
清朝初年,为纪念定居浙江省开化县大郡村,金土根的族祖在屋后的山脚种下一棵红豆杉,金家后人将保护此树写入家规,世代守护。每当灾难来临,金家入总能挺身而出护树。经过十六代人三百多年的悉心守护,这棵红豆杉已长成需要三人才能合抱的参天大树,繁育出几十万株红豆杉苗,村里大大小小的红豆杉苗,大多来自这棵红豆杉。目前,大郡村红豆杉种植面积达1000多亩,每年给村里带来数百万元的收益。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绵阳市高中2014级第二诊诊断考试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35分)
(一)(9分,每小题3分)
1. C(原因缺失。根据文本中的“又”,可知原因还包括他的双重信心。)
2. B(曲解原意。原文表述为“我颇疑心”,为臆测,选项为论断。原文“几百年”修饰的是“风气”,选项将“几百年”曲解为“长期深受”。)
3. D(推论不当。孔子并不提倡“柔懦”等人格。)
(二)(12分)
4.(4分)AE (A“忽略”错,原文是“没有充分重视”;E原文没有“把自己比作隐居卧龙岗的诸葛亮……建功立业的理想和追求”的意思)(每项2分)
5. (4分)①用生命的体验来面对人生,面对残酷的现实;②发挥独立思考,寻求人性解放;③体味到人间“真情”,深感“良知”的可贵;④在绝境中,放下得失荣辱,向死而生,终悟圣人之道;⑤认识到“天理不在外物,而在人心”(或:始知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 (4分。每点1分)
6. (4分)启示一:逆境既是压力也是机遇;
启示二:做学问不能只是承袭,还应主动思考,另辟蹊径;
启示三:成就事业需长期坚持,不能半途而废;
启示四:将知识与生命体验或生活实践结合,才是真正的学问。 (4分。每点1分)
(三)(14分)
7. (5分)AC。(A“他们不再只是关注流浪猫的数量问题”错,先前连流浪猫的数量都不清楚,表明根本不关注这个问题,应该是“才开始关注流浪猫的数量问题”。C“无比钦佩”“愧疚和自责”于原文无据。)
(对一个2分,全对5分)
8. (4分)内容上:①写出了猫活泼好动、惹人喜爱的神态和天性;②写出了流浪猫获得“家”的惬意和自在的神态,侧面表现了涛子家人的善心;③增添了小说的趣味,使小说更有可读性;结构上:①在故事情节上照应上文,突出邻居对流浪猫的好奇和关注;②为下文弄清楚猫的确切数量和献爱心照顾猫作铺垫。
(共4分,内容、结构各2分)
9.(5分)用反复、反语、反问的手法,写出了老邻居对众邻居“关心猫而不关心人”的行为的不满及无奈之情;卒章显志,引起读者对真正的“善心”与“善行”的思考,升华了文章主旨。
(共4分,划线处各1分)
二、(35分)
(一)(19分)
10.(3分)C(中散大夫范述曾,昔在齐世,忠直奉主,往莅永嘉,治身廉约,宜加礼秩,以厉清操。)
11.(3分)A(五经,是儒家典籍《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的合称)
12.(3分)A(“奖赏”于原文无据)
13.(10分)(1)范述曾为人正直敢言,在宫中对很多事都敢于直言规劝,太子虽然不能全都采用,但也不怪罪他。(5分,划线处、大意各1分)
(2)(范述曾)刚到郡中上任的时候,不带家属,到离郡回京的时候,没有肩挑行李的吏员。
(5分,划线处、大意各1分)
(二)(11分)
14. (5分)BD (B“久阔”是指分别太久;D“情感表达委婉而含蓄”错,从最后一联可以看出是直抒胸臆)
(对一个2分,全对5分)
15.(6分)情感:①对世风的感叹+分析;②对友人的思念+分析;③对功名的鄙弃+分析。
(6分,每点2 分)
16. (3分)(1)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3)不宜妄自菲薄
(每空1分,有错别字该句不得分)
三、(20分)
17. (3分)D。(①泥沙俱下:比喻好坏不同的人或事物混杂在一起。②穷形尽相:原指描写刻画十分细致生动,现在也用来指丑态毕露。③“别无二致”指两个事物比较没有区别,此处只有一个事物;④从善如流:接受善意的规劝。⑤“吉光片羽”比喻残存的珍贵的文物,此处对象错;⑥“五风十雨”形容风调雨顺,此处望文生义。)
18. (3分)C(A介词残缺。“却凭着各种争议敏感事件的抨击而获得许多民众支持”改为“却凭着对各种争议敏感事件的抨击而获得许多民众支持”;B搭配不当。“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是平台”主语与宾语不搭配;D张艺谋与周星驰不是文化产品)
19. (3分)C(由“排除这种可能的证据依然不足”,可确定①处应该是表示不确定的词语,故排除AB两项;“即使”表示假设让步关系,用在②处不合适,故排除D)
20. (5分)①已经包含了对它的反感②但若不加思考地拿来当作正确结论③还会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写对一处给1分,写对两处给2分,写对三处给5分)
21. 高三·6班
构图要素:由“6”和“三”的变体字符(1分)组成一个艺术化的音乐符号(1分)。
寓意:高中三年是一曲激昂而澎湃的音乐华章,6班这个集体正在奏响青春的乐章,放飞美丽的梦想。(4分)
高三·13班
构图要素:由“1”和“3”的变体字符(1分)组成一幅龙盘曲飞腾的图案(1分)
寓意:“龙”是中华民族寓意祥瑞的图腾符号,象征着13班如一条腾飞的巨龙,将一飞冲天,更为形象直观。
(4分)
四、(60分)
22. (60分)(参照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参考译文:
参考译文:范述曾字子玄,是吴郡钱唐人。(他)从幼年开始就爱好学习,曾师从余杭吕道惠学习《五经》,精通《五经》的经义解说。吕道惠的学生曾经有数百人,但他唯独称赞范述曾说:“这个人一定会成为帝王的老师。”齐文惠太子、竟陵文宣王年幼时,齐高帝选拔范述曾任他们的师友。范述曾初出仕任宋晋熙王国侍郎。齐代初年,范述曾出任王国郎中令,迁任尚书主客郎、太子步兵校尉,兼任开阳县令。范述曾为人正直敢言,在宫中对很多事都敢于直言规劝,太子虽然不能全都采用,但也不怪罪他。竟陵王非常器重范述曾,称他为“周舍”。当时太子左卫率沈约也拿范述曾和汉代的汲黯相提并论。因为父母年老,(范述曾)请求返回家乡赡养父母,于是(朝廷)授任范述曾为中散大夫。
明帝登上帝位,范述曾被任命为游击将军,出京任永嘉太守。(范述曾)治政清廉公正,不崇尚用威严凶猛的办法治理百姓,百姓感到安适。永嘉所属的横阳县,山高谷深,地势险要,是逃亡的罪人聚集的地方,前两任太守采用征讨的办法都没能平定这地方。范述曾初一上任,就昭示恩德,申明信义,那些凶恶之徒,拖儿带女从深山中出来,被编入户籍成为良民百姓的共有二百余家。从此之后,这地方商人往来通行无阻,百姓安居乐业。范述曾在永嘉郡任职时,努力保持清正廉洁的操守,不接受馈赠,明帝听说(范述曾的事迹),很是赞赏,下诏褒扬他。(范述曾)又被征调为游击将军。范述曾离开永嘉郡的时候,郡中按旧例送给离任太守二十余万钱币,他一分也没有接受。(范述曾)刚到郡中上任的时候,不带家属,到离郡回京的时候,(他手下的)吏员(依然行李简单)没有谁的行李需要用担子挑的。百姓无论老少,都出来拜辞(范述曾),挽留太守的哭声在数十里外都能听到。
高祖登上帝位,(范述曾)就乘坐小船离开家乡,到京城拜见高祖,接着辞别高祖东归。高祖下诏说:“中散大夫范述曾,从前在齐代,忠实耿直事奉主上,他担任永嘉太守时,清廉简约,坚守高洁,应当加赐爵禄,用以激励有高洁操守的人。应当任命他为太中大夫,赏赐绢二十匹。”
范述曾一生得到的俸禄,都分别施赠给人。到他年老之时,已家徒四壁,没有资产。范述曾在天监八年去世,死时七十九岁。范述曾为《<易>文言》作注,著有杂诗赋敷十篇。
每日金句
大人们最大的错误之一就是向孩子提要求,而不是给孩子提供选择。
长按复制文字,保存图片,快把教育知识和满满的正能量传递给家长朋友们吧!
Tips:公众号对话框回复“今日”,可直接获取这段文字+图片
升学必备
?绵阳市六大名校近3年小升初考试真题出炉,赶紧下手!
?独家珍藏|绵阳市近10年89套中考真题电子文档(2007-2016)
?绵阳小升初名校招生真卷来了,怎么才能做到“一卷三练”?
信息咨询、摆龙门阵,请加小编微信:qiuxuemianyang01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